banner
biuaxia

biuaxia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github
bilibili
tg_channel

【轉載】Docker映像原理

title: 【轉載】Docker 鏡像原理
date: 2021-08-16 09:24:01
comment: false
toc: true
category:

  • Docker
    tags:
  • 轉載
  • Docker
  • 鏡像
  • 原理

本文轉載自:Docker 鏡像原理


Docker 鏡像原理#

鏡像是一種輕量級、可執行的獨立軟體包,用來打包軟體運行環境和基於運行環境開發的軟體,它包含某個軟體所需要的所有內容,包括代碼、運行時庫、環境變數和配置文件。

UnionFs(聯合文件系統)#

UnionFS(聯合文件系統):Union 文件系統(UnionFS)是一種分層、輕量級並且高性能的文件系統,它支持對文件系統的修改作為一次提交來一層層的疊加,同時可以將不同目錄掛載到同一個虛擬文件系統下 (unite several directories into a single virtual filesystem)。Union 文件系統是 Docker 鏡像的基礎。鏡像可以通過分層來進行繼承,基於基礎鏡像(沒有父鏡像),可以製作各種具體的應用鏡像。 特性 :一次同時加載多個文件系統,但從外面看起來,只能看到一個文件系統,聯合加載會把各層文件系統疊加起來,這樣最終的文件系統會包含所有底層的文件和目錄

下載 docker 鏡像時一層一層的其實就是聯合文件系統的體現

Docker 鏡像加載原理#

docker 的鏡像實際上由一層一層的文件系統組成,這種層級的文件系統 UnionFS。 bootfs (boot file system) 主要包含 bootloader 和 kernel, bootloader 主要是引導加載 kernel, Linux 剛啟動時會加載 bootfs 文件系統,在 Docker 鏡像的最底層是 bootfs。這一層與我們典型的 Linux/Unix 系統是一樣的,包含 boot 加載器和內核。當 boot 加載完成之後整個內核就都在內存中了,此時內存的使用權已由 bootfs 轉交給內核,此時系統也會卸載 bootfs。

rootfs (root file system) ,在 bootfs 之上。包含的就是典型 Linux 系統中的 /dev, /proc, /bin, /etc 等標準目錄和文件。rootfs 就是各種不同的操作系統發行版,比如 Ubuntu,Centos 等等。

image

平時我們安裝虛擬機的 CentOs 都是好幾 G,為什麼 docker 才幾百 M

對於一個精簡的 OS,rootfs 可以很小,只需要包括最基本的命令、工具和程序庫就可以了,因為底層直接用 Host 的 kernel,自己只需要提供 rootfs 就行了。由此可見對於不同的 linux 發行版,bootfs 基本是一致的,rootfs 會有差別,因此不同的發行版可以公用 bootfs。

分層的理解#

下載 docker 鏡像時一層一層的其實就是分層最直觀的體現(已經下載過的不會重複下載)

$ docker pull redis
Using default tag: latest
latest: Pulling from library/redis
33847f680f63: Already exists 
26a746039521: Pull complete
18d87da94363: Pull complete
5e118a708802: Pull complete
ecf0dbe7c357: Pull complete
46f280ba52da: Pull complete
Digest: sha256:cd0c68c5479f2db4b9e2c5fbfdb7a8acb77625322dd5b474578515422d3ddb59
Status: Downloaded newer image for redis:latest
docker.io/library/redis:latest

我們還可以通過之前文章中提到的 inspect 命令

docker image inspect redis:latest

可以看到鏡像的具體分層信息,有 6 層對應上面鏡像下載時的 6 層

"RootFS": {
    "Type": "layers",
    "Layers": [
        "sha256:814bff7343242acfd20a2c841e041dd57c50f0cf844d4abd2329f78b992197f4",
        "sha256:dd1ebb1f5319785e34838c7332a71e5255bda9ccf61d2a0bf3bff3d2c3f4cdb4",
        "sha256:11f99184504048b93dc2bdabf1999d6bc7d9d9ded54d15a5f09e36d8c571c32d",
        "sha256:e461360755916af80821289b1cbc503692cf63e4e93f09b35784d9f7a819f7f2",
        "sha256:45f6df6342536d948b07e9df6ad231bf17a73e5861a84fc3c9ee8a59f73d0f9f",
        "sha256:262de04acb7e0165281132c876c0636c358963aa3e0b99e7fbeb8aba08c06935"
    ]
},

分層的好處

最大的好處就是 - 共享資源

比如:有多個鏡像都從相同的 base 鏡像構建而來,那麼 Docker Host 只需在磁碟上保存一份 base 鏡像;同時內存中也只需加載一份 base 鏡像,就可以為所有容器服務了。而且鏡像的每一層都可以被共享。

這時可能就有人會問了:如果多個容器共享一份基礎鏡像,當某個容器修改了基礎鏡像的內容,比如 /etc 下的文件,這時其他容器的 /etc 是否也會被修改? 答案:不會!因為修改會被限制在單個容器內。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容器 Copy-on-Write 特性

容器的可寫層#

當容器啟動時,一個新的可寫層被加載到鏡像的頂部。 這一層通常被稱作 “容器層”,“容器層” 之下的都叫 “鏡像層”。所有操作都是針對容器層的,只有容器層是可寫的,容器層下面的所有鏡像層都是只讀的。

image

commit 鏡像#

docker commit  提交容器成為一個新的副本

我們下面通過一個例子說明下

我這邊之前下載過 tomcat 的鏡像

$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tomcat       latest    710ec5c56683   7 days ago     668MB
redis        latest    aa4d65e670d6   3 weeks ago    105MB
mysql        latest    c60d96bd2b77   3 weeks ago    514MB
centos       centos7   8652b9f0cb4c   9 months ago   204MB

將 tomcat 啟動起來

-- 鏡像運行起來,並且將端口進行映射到宿主機端口
docker run  -it -p 8080:8080 tomcat

在另外一個創建通過命令查看下當前運行的容器,tomcat 正在運行

$ docker ps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8b294cd7074e   tomcat           "catalina.sh run"   29 seconds ago   Up 28 seconds   0.0.0.0:8080->8080/tcp, :::8080->8080/tcp   zealous_cohen
f42ae22e4b72   centos:centos7   "/bin/bash"         3 weeks ago      Up 46 hours                                                 centos-test

然後我們進入 tomcat 這個容器看下哈

docker exec -it 8b294cd7074e /bin/bash
$ docker exec -it 8b294cd7074e /bin/bash
root@8b294cd7074e:/usr/local/tomcat# ls
BUILDING.txt  CONTRIBUTING.md  LICENSE	NOTICE	README.md  RELEASE-NOTES  RUNNING.txt  bin  conf  lib  logs  native-jni-lib  temp  webapps  webapps.dist  work

然後再進入 webapp(項目文件位置)中看下,如下可以看到 webapp 中是空的

root@8b294cd7074e:/usr/local/tomcat# cd webapps
root@8b294cd7074e:/usr/local/tomcat/webapps# ls
root@8b294cd7074e:/usr/local/tomcat/webapps#

然後我們訪問下 tomcat,404 說明 tomcat 是正常啟動了,只是沒有找到對應的頁面,這也容易理解因為 wabapp 中是空的

image

那麼我們嘗試自己做一個 webapp 中有內容的鏡像

我們將 webapps.dist 中的文件 copy 到 wabapp 中

root@8b294cd7074e:/usr/local/tomcat# cp -r webapps.dist/* webapps
root@8b294cd7074e:/usr/local/tomcat# cd webapps
root@8b294cd7074e:/usr/local/tomcat/webapps# ls
ROOT  docs  examples  host-manager  manager

修改之後發現 tomcat 可以正常訪問了

image

$ docker ps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8b294cd7074e   tomcat           "catalina.sh run"   27 minutes ago   Up 27 minutes   0.0.0.0:8080->8080/tcp, :::8080->8080/tcp   zealous_cohen

現在這個 tomcat 我們做了簡單的修改,我覺得我的這個 tomcat 比官方的好一點點,我把我這個鏡像提交下

$ docker commit -a="cb" -m "add init file" 8b294cd7074e newtomcat:1.0
sha256:44cf4d44be664d9704a3fc38ddef1f03fa7f113ad83f4049cced322a14dc216b

通過 docker images 可以看到有新鏡像就創建好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我們提交的額 newtomcat 比官方的 tomcat 要大一點

$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newtomcat    1.0       44cf4d44be66   46 seconds ago   673MB
tomcat       latest    710ec5c56683   7 days ago       668MB
redis        latest    aa4d65e670d6   3 weeks ago      105MB
mysql        latest    c60d96bd2b77   3 weeks ago      514MB
centos       centos7   8652b9f0cb4c   9 months ago     204MB

後面就可以直接使用自己的鏡像了,也可以發布出去給別人使用,這個後面再說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回顧下上面的分層思想,newtomcat 是我們在之前容器層做了修改後生成的鏡像,這個鏡像和虛擬機的鏡像快照差不多

關於 docker 的鏡像就說到這裡,到現在 docker 算是簡單的入了個門,後面會繼續學習 docker 相關的內容,大家一起加油!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